2021年4月,武汉瑞盈通主导制定的IMT-2020/5G VR国际标准ITU-T Y.3109通过了国际电联正式批准并颁布实施。VR为IMT-2020/5G eMBB场景关键应用,该标准为IMT-2020/5G垂直行业应用系列标准之一,为5G VR应用实施打下基础。
本标准编号为ITU-T Y.3109: Quality of service assurance-related requirements and framework for virtual reality delivery using mobile edge computing supported by IMT-2020。本标准于2019年3月在ITU-T SG13会上获得立项(分配项目编号为ITU-T Y.qos-ec-vr-req),标准草案于2020年7月在ITU-T SG13全会上审议通过,在快速报批AAP阶段,遭到德国Telekom、美国AT&T、瑞典爱立信反对,公司孙志君总经理带领的团队历经多轮AAP会议讨论和2次SG13会议,标准于2021年4月发布,标准编号为ITU-T Y.3109
移动通信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政治、经济和生活,每隔10年将产生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, 我国从1G空白、2G跟随、3G突破到4G实现了并跑,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的焦点。当前规模应用的4G,应对未来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、海量的设备连接、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(工业控制、无人驾驶、远程医疗等)和应用场景捉襟见肘,促使人们对更高性能移动通信的追求,第五代移动通信(5G)系统也就应运而生。世界各国均将5G作为提升社会运行效率、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,美国政府甚至把对5G核心技术控制权上升到军备竞赛的高度。
和前面四代移动通信主要针对人与人连接不同,国际电信联盟ITU为5G设计了三大应用场景,分别是:1)针对人与人连接的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;2) 针对人与物连接的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(工业控制、远程医疗);2)针对物与物连接的海量机器类通信eMTC。5G时代的到来,将会加速社会数字化变革。当人与人、人与物、物与物相互联接之时,一个基于5G的万物互联时代将正式开启。
2018年6月,5G完成了针对eMBB应用场景独立组网标准化工作,12月6日, 中国三大运营商获得全国范围5G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,2019年1月10日,工信部宣布发放5G临时牌照,拉开我国5G试商用的大幕。2019年3月两会期间,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预测,国内2020-2025年的5G网络总投资额在9000-15000亿元,同期电信企业5G业务收入累计将达到1.9万亿元。武汉是中国移动5G规模试点5个城市之一,湖北省政府2019年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5G产业化进程,到2023年基本实现全省城乡5G网络全覆盖。
虚拟现实技术(英文名称:Virtual Reality,缩写为VR),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,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。VR将是5G的重要应用。本标准首先从人的角度、系统角度、上下文角度分析了VR业务体验的影响因素,在5G时代引入Cloud VR的概念,Cloud VR 是在VR业务中引入了云计算、云渲染的理念及技术,将云端的声音输出及视频输出通过压缩编码,凭借高速稳定的网络传输到终端设备,实现VR业务内容上云,渲染上云。云化的VR引入新的时延,而边缘计算技术作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,在靠近接入侧的边缘机房部署网关、服务器等,将低时延业务的数据在边缘服务器处理和传输,进而降低时延、减少回传压力,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。
为此,标准提出了四种VR edge的部署方式:
围绕5G传送和服务质量保证国际标准,公司积极进行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布局,申请了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,公司申请的专利“一种优化5G Cloud VR体验的边缘计算设备”,在国际电信联盟ITU-T完成专利申明,成为ITU-T Y.3109的国际标准必要专利。为“技术专利化、专利标准化、标准全球化”创新实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。